29次捐献血小板、57个治疗量、11700毫升献血总量,2024年获得江西省无偿献血金奖,今年8月5日又成为宜春高安市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他就是在校大学生黄微(化名)。
故事开始于2022年8月,参加完高考的黄微与同学在高安的一个献血屋,挽起袖子,献了300毫升全血,并且第一次献血的他自愿留下了8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。
今年年初,高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一通电话让黄微的身份从“志愿者”转向“捐献者”,那时他正在参加大学的期末考试。得知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,黄微很淡定,电话中他没有丝毫犹豫,坚定地说“我愿意!”为了能够以最好的状态通过体检并完成捐献,他开始低嘌饮食、加强锻炼、规律生活,随后,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、初次体检和复检。
8月1日的清晨,黄微满怀期待地来到江西省人民医院,开始连续5天共9针的动员剂注射,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人体外周血中,为采集做准备。尽管动员剂注射后让黄微感觉到不适,可他还是打趣地说:“打完动员剂后,全身的血液像是吃了跳跳糖一样,不停地在身体里跳动。”为缓解每次打完动员剂后的不适,黄微每天晚上都会沿着地铁线“暴走”2万多步,一路上,他看着城市的灯火阑珊,想象着那位未曾谋面的患者,在未来的某一天,也能像自己这般,自由地漫步在这美丽的城市夜景中,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温暖。
8月5日上午,采集室内一台血细胞分离机正在工作着,一滴滴从血液里分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缓缓滴落进采集袋。3个多小时后,121毫升“生命种子”被成功采集,黄同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周围的医护人员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纷纷向黄同学表示敬意和感谢,而他只是淡淡地说:“能给到他人一次重生的机会,我感到非常幸运,希望对方能够身体健康,一切顺利。”他的话语朴实无华,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,他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与温暖,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
捐赠造血干细胞,黄微不是心血来潮。从18岁那年的第一次献血,到2024年获得江西省无偿献血金奖,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捐献血小板29次,献血总量达11700毫升。由于成分血更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,他大部分时候捐献的是血小板,采集一次就需要一个多小时。“‘献血’已经成了我的日常。”黄微朴实地说道。
黄微的话语朴实无华,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。他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与温暖,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谢谢你,黄微!